災難債券

如果道指剛下跌了1000點,你能告訴墨西哥灣出現超級颱風的機會率是多少嗎?大部分人相信股票市場和天氣的相關系數是零的。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出台後,一直主導投資理論,幾位主要的推手像Harry Markowitz和Robert Merton,均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這個組合理論的精粹是:風險可以通過增加組合裏面的不同類型投資工具而分化。金融產品的5大類:即外匯、債券、股票、地產和商品互為影響,真正做到風險分化並不容易,但有一種投資能夠達到零相關系數,風險完全獨立,這就是災難債券Catastrophe Bonds一般又叫Cat Bonds。

傳統上產險公司為規避風災、地震等天然災害風險的方法是透過再保險轉移風險。 1992年美國發生安德魯颶風造成美國境內近250億美元的損失,人們開始注意天然災害帶來生命財產巨大損失,而保險公司相對被拖累,也因此在保險市場災害保險費率隨之提高。往往在巨災發生後,民眾及企業均提升保險意識,採取投保或增加保額的做法。 然再保險公司發現,如果發生重大巨災,光靠保險公司的保費並不足以保障再保險公司的風險,他們極欲尋求新的風險分攤方法規避風險。透過資本市場,不但可獲得資金,也是分攤風險的新渠道。 芝加哥交易所於1992年12月推出巨災保險期貨,之後又推出巨災期權交易,使巨災危險證券化的市場快速成長。美國巨災債券於1995年開始(註:資料來源http://www.digitimes.com.tw)為人熟悉.

災難債券是風險證券化的一種,像其他證券化產品般,很多時都會通過特殊目的公司(SPV)來發行,一般單項災難的債券,評級都在投資級以下(低於BBB-),只有跟關連災難掛鈎的債券才會獲得投資級的評級,例如投資者只會在第二次災難出現時,才會蒙受損失。

災難債券的投資者, 每年如果特定的災難沒有發生, 便可以收取一定的利息, 一般是以浮息計 - Libor再加風險溢價, 溢價可以由3%到20%不等. 但債券到期日之前, 如果發生災難, 債券持有人的本金就會按原先訂明的損失計算方法補償給債券發行人, 損失最高可以是100%.

災難債券如何界定損失,主要分四大類,1. 是基於發債保險公司的實際損失;2. 是根據行業的總損失來決定;3. 是根據一些自然界的指標,如風速(應用在颱風上)、震幅(地震)等,例如當颱風風速每小時超過200公里,投資者便要賠償;4. 是用數學模式去計算損失,就是把災難發生時的環境指標輸入特定的軟件,去估計某一災難帶來的損失。 

投資災難債券的精要亦在分散風險,例如災難債券的平均年利率是7%,如果你總共投資15種不同地區的災難債券,整個組合的年利息剛可以抵銷一張踫上災難而導致血本無歸的債券。

參與這災難債券市場的投資者,會用上很多數學模式來計算風險和風險估值,但人始終是主觀的,一位基金經理告訴筆者, 2005年太平洋超級颱風卡特里娜(Katrina)吹襲新奧爾良,造成歷史性的災難後,投資者對颱風都聞虎色變。災難債券的利息也隨着保費的躍升,但往後數年,美國均沒有出現同等威力的颱風,投資災難債券因此獲利甚豐。

(於2012年5月12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