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險不再萬能


內地新聞報導: 中國保監會向安邦保險出手, 以其產品偏離保險原意, 禁止公司三個月內申報新產品.

保險公司一直是中國資金垂涎的目標, 大陸保險牌照價金難求, 陸資轉外求, 早至2015年復星集團用10億歐羅收購葡萄牙最大保險公司Caixa Seguros 80% 股權, 近至先鋒集團花了7億港元收購本地的香港人壽, 出價之高是志在必得的. 

保險業真的是那麼吸引嗎?  相對銀行, 保險業的監管來得沒有那麼緊迫, 引起社會不滿情緒的機會亦比較低.  經營保險離不開資產和債務兩塊業務, 壽險債務就是受保人離世時保險公司要付的賠償; 而資產就是公司怎樣投資它收到的保金.  壽險公司的負債是用死亡率計算, 而死亡率其實是一很穩定的東西, 除非出現天災人祸, 不然精算師是可以輕易計算得到公司的負債.  相比下, 投資就考功夫, 中國的保險公司長時間面對資產和負債年期不對稱(Duration Mismatch), 因為壽險的債務年期往往比較市場上可供投資的工具的.  

但很多中國老闆喜歡買保險公司, 他們唾涎的卻不是傳統的保險業務, 而是視之為高效率的集資工具, 尤其是通過發行高投資成份的保險產品, 例如萬能險(Universal Life). 

很多人都聽過萬能險這東西, 究竟萬能險是什麼呢? 萬能險是保險加投資. 投保人的保金大部份用作投資之用, 留下少量的保金購買一年期的限期壽險(term life).   限期壽險是純保險, 保金比終身人壽保險(whole life)低很多.  因為投資成份高, 現金值(cash value), 保單可以用來做抵押品借錢.  但缺點是每年續期, 隨著受保人的年紀上升, 壽險的成本會愈來愈髙.   過去有不少大陸客戶通過購買萬能險, 變相走資.   做法是用銀聯借記卡刷卡幾百次來購買萬能險, 然後再用萬能險的現金值來向銀行借錢.  但後來外管局覺得流走的資金愈來愈多, 便禁止中國公民用銀聯卡來購買保險.  

早前中國老闆利用保險產品來集資, 促成了中國股票市場的槓桿收購潮, 轟動一時的“萬寶之爭”中, 寶能集團的董事長姚振華利用旗下的前海人壽來集資, 向萬達集團進行槓桿收購.  後來中保監終於出手約束這類集資活動.  其它保險公司包括安邦、恒大保險、生命人壽、陽光保險等, 都曾利用險資向上市公司舉牌(惡意併購).

一如中國很多企業般, 中國保險公司亦是受惠於大陸愈來愈富的龐大人口, 相比歐美, 大陸人壽保險的滲透率仍然偏低, 未來發展空間很大, 中國保險業絕對是一塊肥肉.  至於利用保單來集資, 再在資本主場做狙擊手, 則是中國市場野蠻生長特色的左道。

(201758日刊登於蘋果日)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