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經營健身會所的商機


Ken是健身界嚮噹的人物,很多年前曾經是張國榮的私人敎練,近年專注於設計和經營健身會所,他告訴我最近有國內龍頭地產商找他合作開發私人屋苑的健身會所。作為朋友,我花了一個上午和他討論國內健身會所的商機。

討論印證了我對大陸經濟起飛的幾個看法,首先是內地硬件強,軟件弱。Ken的業務包括買賣健身器材,在香港管理的場所包括西九的ICC,他參觀過不少國內的健身室,在器材上,大陸老闆可以說是不惜工本,硬件絕對不比香港的一級私人會所遜色。然而管理上,包括清潔、人流控制、特別班設計等等國內比香港仍是差了一大截。

其次,中國市場提供的客戶量真是沒話說。找Ken談合作的內房屋苑,住客人數動輒20萬以上,在香港大型屋苑像美孚新村和太古城等不過是56萬之數。而且,據Ken參觀其他城市健身同行所得,內地的消費力一點也不弱,論利潤,二三線城市更可比能北上港深更豐厚。此外,國內的屋苑住了很多銀髮族。他們白天都要找尋節目,地產商提醒Ken要特意為他們設計活動,近年,國內外的投資者都追捧養老和保健業務,銀髮市場絕對不能忽視。

我和Ken的討論,很自然便拉到互聯網上,也是大家今天掛在嘴邊的Internet Of ThingsIOT開始時談的是如何利用手機Appwearables去豐富用戶體驗和加強健身室管理,往下,這些Big Data可以衍生很多不同的業務。健身固然是一個累客戶的切入點,其實,發展商通過出售樓宇和消費者發生關係,亦是另一個切人點,這方面很多年前已經有地產商研究過,但是當時的配套科技沒有今天那麼成熟,今天,先機已經被其他社交平佔,你如何在Facebook InstagramSnapchat之餘爭取用戶的碎片時間,  實在很考功夫。

我覺得Ken在健身行業的經驗,在中國有很多發揮的機會。雖然,魔鬼總是在執行的細節上。

後記:早兩週脫稿,當日身在大西北,走馬看花,跑了一趟寧夏,內蒙,甘肅和陝西,我是一個習慣和死線拼搏的人,星期六在寧夏首府銀川發稿,不為意網址是蘋果日報,沒有覺郵件被堵截了,我過往曾經在北京和上海的酒店發稿,可能是跨牆成功,所以沒有上心。

那十多天, 乘車穿州過市,大西北的省會城市比我想像中富裕,高樓大厦絕對比大埔元朗多,雖然不少商場都充滿吉舖。沿途的小鎮,我看到的小店最多是英語補習班美容院和手機專門店,完全反映崛起來的一代:重教育愛美和追求新科技。我對中國政府的管治手法有很多不同意的地方,然而知己知彼,我是很鼓勵香港人多些往國內跑,尤其是非一線城市的地方。
(2017529日刊登於蘋果日)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