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的時間緯度

A map of the deser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以巴衝突是悲劇,傷及千計無辜人命,誰對誰錯,我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一方面我對中東問題沒有深入研究,雖然小學生年代閱報便認識「六日戰爭」,之後都有跟蹤當地的新聞。那陣子,香港的媒體都是親西方的,以少制眾的以色列被視為英雄。年紀漸長,看事情已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要月旦政治新聞,必須要加上時間這緯度,是針對過去24小時所發生的事情?還是過去30年發生的事情?還是過去100年?如果針對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屠殺猶太平民,那麼肯定是恐怖份子的可恥行為;如果你回溯至1967年「六日戰爭」時,以色列霸佔了大幅阿拉伯人的土地,一直沒有歸還,道理又好像跑回巴勒斯坦人的那邊;如果你將觀察點擴大至80年,回到以色列立國前後,你會發覺二戰後列強處理中東的手法非常惡劣,種下今日的禍根。

其實用同樣的觀點評論香港過去發生的社會運動,亦會得到比較中肯的答案。

以巴衝突令我想起年前讀過的一本書,書名叫《Lords of the Desert – Britain’s Struggle with America to Dominate the Middle East》,作者是牛津歷史系畢業的作家James Barr,他用很詳細的資料,描述英美兩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在中東地區的角力,中間錯踪複雜,可讀性甚高。

一次大戰後,鄂圖曼帝國瓦解,中東由英法兩大勢力分治。美國人垂涎石油,也想在中東分一杯羮。石油最先是在20世紀初在波斯(今日的伊朗)被發現。1908年, 英國人在當地成立了英波石油公司 (Anglo-Persian Oil Company), 是今天伊朗國家石油公司 (NIOC) 的前身 。到了1938年,美國人在沙地阿拉伯東部的地區發現豐富的油藏,成立了加州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後來改名Aramco。到了今天,這兩家公司的石油儲存量仍是世界前列。

二戰後,英美兩國為了經濟利益和對殖民主義的不同看法,在中東較勁。今天,美國是以色列的鐡粉。羅斯福當初曾經拒絕接受避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入晚,後來因為垂青國內猶太人的選票才轉軚。後期,埃及在國有化蘇彝士運河和西方反面,選擇親蘇,美國便和以色列越走越近。

我不是歷史學家,更無意在那麼複雜的問題上野人獻嚗。我只是想提出一點:  看歷史不要一本通書看到老,用不同的時間緯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回頭看今天的以巴衡突,計劃和以色列建交的沙特(也是伊朗的世仇)是出奇地低調。有說巴人偷襲以色列,並不是要滅猶大國或擴大巴人版圖(基本上沒可能),而是要迫沙特等親以阿拉伯國家表態,也令巴勒斯坦人重上國際政治舞台作主角。

(於2023年10月22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