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是科技巨人但不是神
早前跟讀者介紹過有關OpenAI轉型為營利公司的融資計劃。五月底的消息傳來,OpenAI的CEO奧特曼(Sam Altman)宣告已經放棄轉型計劃。估計奧特曼是受壓於輿論和法律風險,加上共同發起人的馬斯克提出訴訟,權衡輕重,而作出此決定。
針對轉型,有一批前Open AI員工和專家證人寫信給加州和德拉瓦州的官員,要求他們阻止這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基於稅務理由,OpenAI是在德拉瓦州注册的,但其經營總部卻設在加州三藩市,令到兩州政府在這事上,都有話事權。反對的專家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人,被稱為AI敎父的軒頓(Jeffrey Hinton)。
公司轉型,固然是峯迴路轉。事有前科,奧特曼在2023年曾經被OpenAI的董事局「炒魷魚」,但三天後復職。此君和他一手締造全世界最有影響力之一的科技公司,之間的恩怨情仇,簡直可以寫一部曲折離奇的小說。
奧特曼今天當然是家傳户曉的商業奇才,很自然有人替他作傳,《經濟學人》最近推薦了兩本半有以奥特曼作主角的半半傳記,第一本叫《The Optimist:Sam Altman OpenAI, and the Race to Invest the Future》,作者是《華爾街日報》記者Keach Hagey。另一本叫《The Empire of AI》,作者是Karen Hao。這兩本書中的奧特曼形象頗為相似,首先奧特曼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推銷員。有同行謔稱:你將他放逐到一食人族聚居的孤島,五年後重訪舊地,你會發覺他已經做了蠻族的酋長。
奧特曼28歲便成了創投公司Y Combinator(YC)的總裁,YC在矽谷初創界影響甚深。但奧特曼從來都不把利益衝突放在心,他任職YC便已分身替初創的OpenAI做事說,成功說服投資人和合作伙伴,令OpenAI很早便獲得除了資金以外,還有大量的數據和算力。說到利益衝突,奧特曼之所以被OpenAI董事局辭退,亦是因為董事局對OpenAI的投資對象起了疑心,懷疑奧特曼以權謀私。
我覺得奧特曼和馬斯克一樣,都不是唯利是圖的人,兩個人心裏面都有個烏托邦,在追求烏托邦的路上,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奧特曼曾經公開說:他的目標是建造一個供全世界所有人享用的「方便腦袋」。
科技發展至今,影響人類至深,如果將這些決策權都留在少數人手裏,人類是很危險的。馬斯克也好、喬布斯也好、蓋茨也好、朱克伯格也好、奧特曼也好,如果這些人都覺得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可以犠牲任何的道德枷鎖,這是非常危險的。 關鍵是一個商業奇才可能某方面很優越,但始终是人,不是神,沒可能在任何事情上,尤其是涉及人性的問題時,做的決定都是對的。
(於2025年8月5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