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鮑之爭

很多人都認為美國總統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而美國的聯邦儲備局主席則是對全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人。前者是政客,後者是技術官僚。政客往往希望技術官僚能配合他的施政。兩者合得來則如魚得水,像拜登和耶倫;合不來則家無寧日。

8月25日, 特朗普宣佈解除聯儲局7位理事之一的麗莎·庫克 (Lisa Cook)的職務,理由是她涉嫌申請按揭時偽造文件。白宮指控庫克在兩週內簽署了兩份文件,分別報稱不同地址為其主要居所。庫克堅持自己清白,繼續留任,並且將特朗普告上法庭。庫克的任期原本是到2038年才屆滿的。

現階段,聯邦儲備局是站在庫克一邊的。局方作出回應是:國會通過《聯邦儲備局法案》設定,理事的任期較長且具有固定性,總統只能在「充分原因」之下,才能解除其職位,理事的長任期和免於被辭退的保護,是確保貨幣政策的制定是基於數據、經濟分析與及美國人民的長遠利益。

特朗普一直都不滿聯儲局減息過慢和過少。早前,他炒掉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ur Statistics)的局長Erika McEntarfer,指責她故意調整就業數據,以示經濟放緩,令共和黨難堪。特朗普免職勞工部員工,由於後者隸屬行政部門,始終特是「炒」自己的伙記,是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內,民主黨也只能悶吭了幾聲,不了了之。但這次藉「缺失」來辭退庫克,聯邦儲備局是獨立於行政架構的機構,特朗普不一定能夠那麼容易得手。.

特朗普的但求目的不惜踐踏程序的手段,固然不值得支持。但全球的經濟越來越受美息牽動,而鮑威爾的工作,如果按他自己所述,只是機械式地按數據辦事,應該是全世界最簡單的工作,但卻產生廣泛影響。

有言論批評鮑威爾一直針對需求端的通脹,而忽視過去幾年,由於供應鏈出現缺口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供應端的通脹。聯邦儲備局未能對症下藥,再次被人批評用倒後鏡來預測經濟。

我個人支持聯儲局的獨立性,鮑威爾亦不是為自己做神,但金融市場包括股、債、商品價格都愈來愈跟着短息起動,有陣子成了自我滿足的預言。

鮑威爾一方面多次重申聯儲局的獨立性,另方面市場預測九月會減息,這可能暫緩特鮑之間的衡突。

(於2025年8月31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