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面孔的CEO

世事虛實參半, 二者亦互為影響. 年紀輕的時候, 心裡面很看不起吹牛皮那一套, 覺得做人之本在於務實. 年紀漸長, 慢慢認識到很多事務需要“虛”來帶動的, 看人、看事、看自己都變得更加寬容.

美國文化推崇英雄,商界裡也出現過很多形像鮮明突出的企業領袖, 雖然當中有些最終從雲端裡跌下來, 今次金融風暴中的AIG前大班 Hank Greenberg便是其一, 再遠些的例子包括英隆 (Enron)的Jeff Skilling, 但是, 也有一些企業領袖, 一直御風而行, 個人出落直接影嚮公司的股價,蘋果電腦的Steve Jobs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早前《經濟學人》有篇文章, 叫《沒面目的CEO》, 說的是資本主義面對自上世紀30年代大衰退以來最黑暗的日子, 連帶一些企業領導人都盡量低調. 這現象對公司的股值不一定是好消息. 市場上的投資者也好、政治圈裡的選民也好, 如有選擇都偏好接受一些容易消化的訊息。在公司管治上, 一個具風采的領導人, 往往能夠帶給追隨者們信心和希望, 尤其是在艱難的時期.

CEO的名聲, 很多時都會影響到公司的品牌. 品牌的價值,是虛,也是實. 在企業併購活動中, 被收購方如果出現溢價, 賣家很多都會以商譽(Goodwill)入賬. 近年,有市場研究嘗試將一些像可口可樂般成功的品牌定價. 這些品牌的估值平均接近市值的30%.

The Marketing Society是一家英國市場研究機構,在過去五十年,每年都公佈它對世界名牌的估值,它剛公佈了過去五十年的十大品牌價值(見附表)


資料來源:- http://www.brandfinance.com/docs/50_golden_brands_by_brand_value.asp

有趣的是, 有關品牌的價值,不一定與CEO有關.十大品牌中,除了微軟和蘋果電腦之外,很多人都唸不出其它公司CEO的名字.

管理學,其實沒有絶對的真理,無為而治與强勢領導都可以為企業和股東創利,當然,如果長江沒有李超人,恒基沒有四叔,八卦周刊和小股民茶餘飯後,便少了很多“吹水”資料.


(於2009年12月16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