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澄明

做投行的一個盲點是每天接觸金額有數不盡的零, 慢慢便和現實生活脫節, 有點像玩大富翁遊戲, 最後把自己也誤當富翁一樣.

去年, 我從投行的前線退下來, 可以抽點時間做一些與銀行戶口無關的工作. 經朋友介紹, 開始接觸社會企業, 社企是泛指不以謀利為首要目的, 而是從事輔助弱勢社群和對整體社會環境有貢獻的企業.

跟社企接觸多了之後, 慢慢便發現自己的不足. 簡單如集資這些工作, 本來是自己的老本行, 但是人家既不用做Roadshow; 並且也不用寫PPM, 自以為功夫了得, 其實卻連一個能夠修理廁所的水喉匠也比不上.

* * *

云云社企中,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要算是“黑暗中的對話” (Dialogue-in-the-Dark - DiD) (http://www.dialogue-in-the-dark.hk), 他們剛剛在美孚家居城開設了一體驗館, 社會反應很踴躍. 有機會入場的觀眾的口碑亦很好. DiD是由德國人Dr. Andreas Heinecke在1986年創立的, 現在全球已經有超過六百萬人體驗了DiD. 在一些地方, 好像日本, DiD已經變成了旅遊熱點. 它主要是將開眼人帶進一個完全黑暗的環境, 然後讓他們從事一些日常的簡單工作, 例如沖咖啡, 通過生活體驗來了解失明人仕的世界. 用尊重代替可憐, 以平常心去接受別人的世界.

香港的DiD成立於2008年8月, 見前在香港的業務包括兩方面:- 一是在外借場地開辦行政人員工作坊, 讓管理人透過在這特殊環境中的小組活動, 加深互相了解和擴闊思維空間. 此外就是剛在2月成立的體驗館. 有點像主題公園, 內容這裡且讓我賣個關子.

香港DiD在2009年一共舉辦了63個工作坊, 參加人數在1,000人以上(我家12歲的小男孩也曾不知袖裡地參加了其中一個工作坊, 並且贏得哥哥姊姊頒他T恤作賞勵).

* * *

根據調查, 一般人最害怕的肢體殘疾是失明. 大部份開眼人進入一個完全漆黑的環境, 內心起初都會產生恐懼. 我自己的經驗是: 你很快便會啟動其他的感官, 例如聽覺, 去了認識週圍環境, 心情亦會很快平靜下來. 很多時候, 我們會更專注、更留心別人的說話和週遭的聲音, 某程度上是另一種澄明.

像“黑暗中的對話”這樣的社企, 很多人直覺上以為是失明人仕製造就業機會, 其實更重要的是讓開眼人明白失明人身處的環境, 減低誤解, 達到“閉上眼睛, 開放心靈”的目的.

很多謝Patrick、陳有和謝家駒博士, 令我有機會接觸這個項目, 同時亦間接做了一個小股東. 我衷心希望DiD不單只能夠財政上成功, 做到香港首個上市的社企, 更重要的是達到移風易俗, 締造和諧社會的目標. 有興趣體驗“黑暗中的對話”的讀者請致電2310-0833與他們聯絡.

(於2010年3月12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