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是最佳的保值方法
都說“富不過三代”,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原因可能是後輩太長進、太努力、太想為家族創富.
根據今年《福布斯》雜誌(Forbes)的全球富豪榜統計, 中國上榜的富豪人數已經僅排在美國之後, 超越其他國家.
亞洲富豪誕生速度之快是全球公認的, 不少私人銀行都把業務發展的重心放在亞洲. 再加上亞洲富豪投資“進取”, 很多私人銀行推出的新產品更是以亞洲客戶為目標. 甚至反過來由客戶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來設計產品. “四叔”的私人基金屢獲投行頒發“最佳產品”獎, 已經不是新聞.
朋友是一歐資私人銀行的全球主管, 和他談起亞洲客戶和歐洲客戶的分別, 尤其是富豪第二代在生活上和財富管理上的取態. 歐洲的“老錢”(Old Money)很多都視單單追求金錢是有失身份, 他們喜歡替他們管錢的私人銀行家也和他們討論藝術品、遊艇、飛機和慈善事業; 而不是單單談股票、黃金、外匯和債券. 但亞洲的富豪和他們第二代仍然樂於追逐銅鈿.
這情況其實不難理解, 中國人“家”的觀念對比“國”強很多, 如何令家族繼續興盛和扶植接班人, 是超級富豪朝思暮想的事情. 然而, 望子成龍和保障財富是兩碼子的事. 有陣子, 拿揑不好, 甚至會造成反效果.
市場傳聞, 超人家族的兩位公子, 年紀很輕時已經列席董事局旁聽, 父親的想法是下一代早一點接觸業務, 早一點明白賺錢的艱難, 同時亦希望他們耳濡目染, 可以從長輩身上學到營商之道. 但賺錢之道, 有多少是天資?有多少是努力?有多少是命運? 誰也說不清楚. 多勞不一定多得, 過份的自信和投入, 可能反而會弄巧成拙造成傾家蕩產.
中國傳統觀念的五宗罪- 吃、喝、嫖、賭、抽, 對富可敵國的家族來說, 真正能夠傾家蕩產的只是賭一項而已. 吃、喝、嫖、抽四項受體能所限, 能夠花的錢以富豪的身家來說, 連一個零頭也扯不上. 賭卻可以完全不受時間和銀碼所限制的, 而最大的賭博就是做生意.
從保本的角度看, “無為”可能是最佳的保障財富的方法. 林則徐說:”中國不禁鴉片, 國無可徵之餉、無可用之兵”. 用在國家身上是完全正確, 保障家族財產卻不一定如此. 富豪後代如果將時間都花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 未嘗不是保本之道.
附郵: 讀者Gerald Yu來電郵, 對《不要為醜臉埋怨鏡子》(3月17日刊)一文中將CDS比擬作保險, 提出相反意見. 其中一個精闢的論點是: 買保險不會影響到受保人的生命, 但買賣CDS卻對債券價格有直接影響, 這觀點很有意思. CDS的基礎是債券市場, 在一般情況下, 兩者的市價是掛鉤的. 這點跟保險的確是很不同(如果人壽保險有二手市場, 保單在二手市場可以Mark-to-market, 又作別論).
(於2010年3月31日刊登於信報)
根據今年《福布斯》雜誌(Forbes)的全球富豪榜統計, 中國上榜的富豪人數已經僅排在美國之後, 超越其他國家.
亞洲富豪誕生速度之快是全球公認的, 不少私人銀行都把業務發展的重心放在亞洲. 再加上亞洲富豪投資“進取”, 很多私人銀行推出的新產品更是以亞洲客戶為目標. 甚至反過來由客戶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來設計產品. “四叔”的私人基金屢獲投行頒發“最佳產品”獎, 已經不是新聞.
朋友是一歐資私人銀行的全球主管, 和他談起亞洲客戶和歐洲客戶的分別, 尤其是富豪第二代在生活上和財富管理上的取態. 歐洲的“老錢”(Old Money)很多都視單單追求金錢是有失身份, 他們喜歡替他們管錢的私人銀行家也和他們討論藝術品、遊艇、飛機和慈善事業; 而不是單單談股票、黃金、外匯和債券. 但亞洲的富豪和他們第二代仍然樂於追逐銅鈿.
這情況其實不難理解, 中國人“家”的觀念對比“國”強很多, 如何令家族繼續興盛和扶植接班人, 是超級富豪朝思暮想的事情. 然而, 望子成龍和保障財富是兩碼子的事. 有陣子, 拿揑不好, 甚至會造成反效果.
市場傳聞, 超人家族的兩位公子, 年紀很輕時已經列席董事局旁聽, 父親的想法是下一代早一點接觸業務, 早一點明白賺錢的艱難, 同時亦希望他們耳濡目染, 可以從長輩身上學到營商之道. 但賺錢之道, 有多少是天資?有多少是努力?有多少是命運? 誰也說不清楚. 多勞不一定多得, 過份的自信和投入, 可能反而會弄巧成拙造成傾家蕩產.
中國傳統觀念的五宗罪- 吃、喝、嫖、賭、抽, 對富可敵國的家族來說, 真正能夠傾家蕩產的只是賭一項而已. 吃、喝、嫖、抽四項受體能所限, 能夠花的錢以富豪的身家來說, 連一個零頭也扯不上. 賭卻可以完全不受時間和銀碼所限制的, 而最大的賭博就是做生意.
從保本的角度看, “無為”可能是最佳的保障財富的方法. 林則徐說:”中國不禁鴉片, 國無可徵之餉、無可用之兵”. 用在國家身上是完全正確, 保障家族財產卻不一定如此. 富豪後代如果將時間都花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 未嘗不是保本之道.
附郵: 讀者Gerald Yu來電郵, 對《不要為醜臉埋怨鏡子》(3月17日刊)一文中將CDS比擬作保險, 提出相反意見. 其中一個精闢的論點是: 買保險不會影響到受保人的生命, 但買賣CDS卻對債券價格有直接影響, 這觀點很有意思. CDS的基礎是債券市場, 在一般情況下, 兩者的市價是掛鉤的. 這點跟保險的確是很不同(如果人壽保險有二手市場, 保單在二手市場可以Mark-to-market, 又作別論).
(於2010年3月31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