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紅白藍

6月, 香港街道上當眼的地方不時可以看見紅白藍的三色旗幟, 6月也是世界杯開賽月, 錯眼看, 以為旗幟是宣傳法國對意大利的球賽. 特區政府用公帑發動民意反撃, 起錨聲此起彼落. 細看“起錨”海報, 底色是分紅藍兩色,對角互列. 藍色大約佔版面的六成(或更多, 視乎海報的種類). 紅色佔四成. “起錨”二字用白色, 偏向藍色的一邊, 據高人指點, 這個標誌其實已經暗示了香港政制的悶局.

“2012政制改革方案”有三方的參予者, 一是提出方案的特區政府; 二是幕後的造皇者 - 北京; 三是反對方案的泛民主派. 起錨海報的三種顏色就代表這三方, 而他們佔的面積和位置就代表三方互為交倚的勢力.

紅色理所當然是代表北京中央政府, 它擁有真正的權力, 北京願意下放多少, 特區政府便得到多少. 然而, 在聲勢上, 建制受壓於泛民所統領的反對聲音, 所以紅色僅佔海報的四成版圖.

藍色代表反對政改方案的民情, 以票數算是佔上風的, 所以佔海報面積的六成. 然而, 但因為受白色“起錨”兩字的入侵, 損失了不少版圖, 就像泛民處處被特區政府箝制, 空有所謂民意, 能夠發揮的只是消極的作用.

白色代表特區政府, 雖然造字刻意用力, 但圖有聲勢, 卻沒有決定權, 是港府的的蒼白無力的寫照.

* * *

紅白藍膠袋被譽為香港精神, 以堅韌、廉價及實用見稱. 原創於上世紀六十年代, 紅白藍帆布最先是用在保護大廈外牆以及木屋區居民作為阻擋風雨之用(更能消幾番政治風雨!). 根據網上資料, 紅白藍布袋是由一名為李華的香港人始創, 最初是用這種材料來縫製布袋, 供青山道的毛巾廠運貨之用. 因為布質具防水功能, 甚受客戶歡迎. 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起飛, 不少香港人到大陸探親, 流行以紅白藍膠袋裝載探親禮品和舊衣服, 完全體現中港一家親、血濃於水的精神.

香港回歸祖國之後, 紅白藍膠袋被譽為香港精神, 歌神許冠傑更在演唱會中以紅白藍膠袋縫成舞衣, 成了城中話題. 2007年法國品牌路易威登也曾推出一紅白藍三色的挽袋. 雖然是多了LV的標誌, 看上去卻和香港土產非常相似, 被人引為笑柄.

* * *

公社聯的變相公投, 得票率是百份之十七, 退會五子雖說是重返議會, 但市民對政治噪音的厭煩, 已很明顯. 上亞厘畢道主人以為道理在已方, 爭取主動, 先起錨、再搞辯論, 意欲來個真理愈辯愈明, 卻忘了自己是先天不足. 議題並不屬於自己, 結果是焦頭爛額, 倒扶了余大狀一把, 出謀獻計者都不自責乎?

(於2010年6月23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