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坐盤難界定

昂藏二米好抽雪茄的前聯儲局局長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 近日再次成為金融圈的風雲人物. 美國國會通過的金融改革法案, 沃爾克是其中一個主要推手. 他的名句是“做銀行不是開賭場”, 沃爾克建議美國銀行將客戶和自營業務分拆.

銀行參與自營(或稱坐盤)業務有很多種方法, 最簡單是在交易室裡面安放人手, 用銀行的資本來炒賣. 過往, 做得成功的銀行, 很多都會成立對沖基金, 將員工和資源投進新平台, 並且招募街外資金. 這些基金當中有些更進一步發展成為提供不同產品的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管理公司.註 投資者過去迷信近水樓台先得月, 對這些有銀行背景的基金倒是趨之若鶩.

銀行垂涎資產管理業務, 原因之一是它的擴容性(Scalability). 10個人管理1億資產, 基本上和管理10億, 甚至50億的資產分別不大(真正的限制往往來自市場能夠提供投資的產品). 但管理費和分紅卻是10倍、50倍般暴升.

然而, 由Sell Side轉到Buy Side, 很多時亦不是一帆風順的, 始終銀行的損蝕的容忍度, 比一個初起步的對沖基金高很多. 兩類機構對資本成本的看法亦迥異. 有些交易在銀行可以做, 亦應該做; 但放在對沖基金裡卻會得不償失.

真正分辨什麼業務是自營、什麼是客戶, 其實並不容易. 交易員如果是做市商(Market Maker), 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就不多不少要對價格的走勢有偏好. 交易員如果根據這些偏好來開盤, 跟自營炒賣相差只是半線. 再加上身處交易室, 又是否能對身邊的客戶消息充耳不聞呢? 至於這些消息對自營坐盤是利是弊, 也很難說.

我主管交易室的年代, 年終計算花紅時, 交易員(包括我自己)都會吹噓自己坐盤如何了得, 為此獎金應該如何如何. 當然換個環境, 如果是風險管理部門或內部審計部門同事問起, 就會說風險主要是支持客戶生意. 究竟是鹹水抑或是淡水, 就像珠江河口般混濁不清.

有些人覺得真正打壓銀行坐盤活動的, 是未來銀行的風險資本計算方法會令炒賣活動愈來愈昂貴. 有人擔心少了銀行參與, 市場流動性會減低, 不是好事. 亦有人認為銀行的壞消息, 卻是對沖基金的喜訊. 因為少了銀行的參與和競爭, 對沖基金能夠賺錢的空間和方法會更大更多.

G20會後, 消息傳來, 美國和歐洲方面的金融專家對市場改革意見分歧, 再加上歐洲債務問題引致的信心危機, 給延遲決定做了最好的下台階. 比較美國和歐洲方面所提出的方案, 美國政府方面比較著重將投行業務拆散和增加透明度. 歐洲監管機構卻側重於為產品定性, 規定銀行什麼產品可以做、什麼產品不可以做. 這方面, 我個人覺得美國的方法貫徹自由市場的理念, 執行起來亦是較可行的.


註 全球擁有最大對沖基金的首兩家銀行是摩根大通(JP Morgan)和高盛. 摩根大通旗下的對沖基金在全球對沖基金榜中, 總資產達530億美元(下同),是全球對沖基金之冠. 高盛的對沖基金排名12, 總資產178億. 美國國會最後通過的金融改革版本中, 銀行仍然可以將3%的股本放在對沖和私募基金業務上.

(於2010年7月7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