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鳥策略是散戶致勝之道

近日閱讀了很多關於High Frequency Trading的資料, 更加確認過去自己的一個想法, 就是大戶贏錢不一定靠眼光, 贏錢靠眼光是散戶的悲哀.

High Frequency Trading涉獵的範圍很廣, 近日惹人觸目的是莊家利用先進電腦技術, 用Flash order像彈弓手般搜集市場的買賣盤資訊, 從而獲利. 專家建議散戶在市場上不應該貪圖節省買賣差價而排隊, 寧願多付一點, 要買的時候就Take the offer, 要賣的時候就Hit the bid.

眼光獨到, 眾人皆醉我獨醒, 贏錢能夠“贏間廠”自是何等風光響亮的事; 反觀, 用技術去追求蠅頭小利, 每次只能“贏粒糖”. 然而, 現實中, “贏間廠”是千載難逢, “贏粒糖”卻可以密食當三番.

散戶面對這些市場大鱷, 其實有沒有勝算呢? 世事無絕對, 沒有止蝕概念, 一直被視為散戶的通病, 然而, 相對起機構客戶, 散戶不用面對Mark-to-Market, 駝鳥政策很多時就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

職業生涯中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交易員, 且由銀行的Flow Trader談起. Flow Trader的主要職責是代表銀行向客戶開價, 在這崗位的優點是可以看到客戶的買賣盤. 再加上自己的市場觸覺, 開價時便可以傾向自己有利的一邊. 明知客戶是買家便可以將Offer升高一點. 客戶是賣家就將Bid按低一些. 另外一個優勢是, 由於銀行是開價商(Price Maker), 銀行首先已經賺了買賣差價, 如果交易是結構性產品, 透明度低, 利潤便更高, 交易員開盤時已經封了蝕本門. 過去有些投行對這些Flow Trader的要求是: 他們不用眼光獨到、亦不用準確把握市場走勢, 他們的責任是無論客戶的盤有多大, 他們都要開價, 開價之後又能夠保留大部份的盈利, 已是大功告成.

客戶生意是需要時間栽培, 比較急功近利又對自己控制風險有信心的銀行, 很多時候便會自營坐盤, 所謂Proprietary Trading是也. 理論上交易室有Chinese Wall, Proprietary Trading是不可以知悉客戶的買賣, 然而即使沒有直接參與客戶生意, 始終在盤房內, 對市場的短期走勢是比較有感覺. 再加上銀行財力深厚, 資金成本比較便宜、開收息盤比別人來得容易. 在銀行裡做Proprietary Trading的勝算, 始終比在自己睡房裡炒賣高.

前幾年, 對沖基金如雨後春筍, 很多交易員都從Sell Side轉到Buy Side. 環境改變, 面對的挑戰亦比以前嚴峻. 第一, 現在要交待的對象再不是機構內的上司(始終彼此都是打工而已), 而是從口袋裡面掏出真金白銀的投資者, 當中有些是機構投資者、有些是私人客戶. 但一般來說, 他們輸錢的承受力比銀行為低, 對沖基金經理對Drawdown的控制會比銀行交易員嚴謹得多, 再加上資金成本昂貴, 既沒有客戶收入來墊底, 基金經理被迫要尋找一些更高風險和高回報的投資策略. 雖然反過來說, 拋開了銀行資本成本計算的包袱, 不用受信貸評級影響. 有陣子想法會是更自由開放和客觀, 不再是“大一定是好”.

比對這些不同類型的機構炒家, 沒有機構撐腰的散戶, 又如何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呢? 散戶的優點就是不須要對任何人交待. 如果你對一個盤充滿信心, 你可以苦守下去, 只要太太不埋怨聖誕節沒有鑽介做禮物.


(於2010年9月22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1. Gee, thanks. Seems like with my limited resources and capital, I am screwed every which way.

    Oh, well... back to food-hunting in the local landfill. :(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