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網民變暴民

網絡引發茉莉花革命,導致北非變天,全球當政者都密切留意網民動態。

在香港,特區政府派錢好心做壞事,惹來一身騷,有新移民投訴分不到六千塊錢的杯羹,本地網民反應激烈,在網上宣洩反新移民情緒。

能夠在全世界無遠弗界的平台上,不用留下姓名地址身分証號碼,用你最喜歡的助語詞,要幾激情有幾激情,去月旦任何一位你認識的公眾或非公眾人物,是每一個現代網民享用到的權利,但亦為每一個地球村市民帶來恐懼。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 中國網民人數已超越3.3億人,世界排名第一,總數比美國人口還要多。有趣的是,根據麥堅時顧問報告,比起歐美的同伴,中國網民花在網上聊天和下載音樂或電影更多,反之,歐美網民花在找尋資料和工作的時間較長。這是不是反映兩地網民質素的差異呢?

網絡影響力大,各國政府都非常着緊這塊無邊界的疆土,互聯網爭奪戰已經重複出現在中美的政治角力場上。去年,谷歌(google)投訴中國政府的審查,甚至不惜退出中國市場,部分實情是谷歌一直未能動搖百度中國搜尋器的領先地位,在既要犠牲貞節,又賺不到錢情況下,退出至少贏得道德高位。

2009年7月中國政府要求所有在中國出售的電腦都要安裝〝綠壩〞軟件,目的是〝建構綠色、健康與和諧的網絡環境〞,尤其是保護青少年的心智,免受壞資訊荼毒,外間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安檢打正旗號進入虛擬世界,反對聲音不絕,不足兩月,政府態度軟化,最終只要求學校、網吧和供公眾使用的電腦才需安裝〝綠壩〞。往下看,尤其是在茉莉花革命之後,官方的壓力,縱使是由地上走進地下,必是有增無減。

大家對政府〝干預〞網絡懷有戒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話分兩頭,撇開政治不談,網絡作為媒體的一種,我們是否應該替它定下文明的使用規則?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潛在醜惡的一面,通過教育、善緣和法律的制衡,文明社會大部分人都能夠互諒互讓,但如果一旦暴戾的因子互為影響,會對社會造成很大傷害。

古老相傳,元朝末年,順帝不理朝,恣意淫佚,民生困頓,饑荒四起,百姓鋌而走險。為了對付官府的嚴密監視,大家利用中秋節交換月餅的機會,在餅中放一紙條,寫上「八月十五殺韃子」。動員群眾,今天已經不用靠月餅了,網絡的力量就像走出魔瓶的精靈般,一發不可收拾,任何控制都難免和欺壓民意沾上關係,但是,社會如何避免重蹈義和拳和紅衞兵的覆轍,保護弱勢和個體的權利和自由,是值得我們三思的。


(於2011年3月14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