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為何不是1 ?

Delta德爾塔,是希臘文的D,數學上一般用來表示變數的變化,在衍生術語中,Delta代表衍生工具價格與掛鈎資產(Underlying Asset)價格變化的比例,亦可視之為衍生工具和現貨之間的對沖比率。Delta是1,代表衍生產品和現貨的對沖比率固定在一,沒有期權風險。期貨(Forward)、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指數套利(Index Arbitrage)和總收益互換(Total Return Swap)都屬於Delta 1產品。

大行再爆交易醜聞,瑞銀一名32歲的交易員涉嫌違規交易,導致銀行損失23億美元,惹來各方嘩然,大股東之一的新加坡主權基金(GIC)並且傳召瑞銀的主席瑞銀的總裁解釋。

多年交易室工作經驗告訴我,要鉅細無遺地明白每一個交易員當下的盤和風險,是沒有可能的。早年,資訊科技沒有那麼發達,Management by Walking有可能是最好風險管理方法;多些在交易室內走動,和不同的交易員聊天,感覺一下他們的精神狀態和受壓力程度,是重要的訊息來源。這是為什麼很多交易室主管即使晉身高管後,仍然堅持在交易枱保留一位置。

IT是炒房的血管,當年DBS的老闆招聘我籌建衍生工具部門,第一件工作便是選擇電腦系統,然而,銀行過了那麼多個年頭、市場出現過那麼多次的波浪、每個高管口裡都嚷着風險管理,再加上科技愈來愈先進,為什麼仍然有漏網之魚呢?

近年投行出事都在低風險部門. Delta One是股票衍生工具部門中,風險相對低的產品隊伍,主要任務是分拆客盤的風險,然後用最簡單的方法將風險轉嫁到市場上。舉例說,銀行出售ETF給客戶後,便會在市場上購入期指合約來平倉,簡單俐落。今次瑞銀出事,和2009年法興(SocGen)交易員違規交易,令銀行損失49億歐元,彌天大禍都發生在Delta One部門,確實令局外人丈八金剛。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瑞銀(UBS),是1998年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 和Swiss Bank Corp(SBC)兩大瑞士銀行合併的產品。SBC當年是衍生工具行業的領頭大行之一,部分風險管理技術,源自1992年收購位於芝加哥的衍生工具交易商O’Connor Partners,後者的創辦人O’Connor兄弟, 是芝加哥期權交易場(CBOE)的發起人,

銀行闖禍,事件牽涉衍生工具,有人很自然將出錯和產品複雜性連在一起,其實,當年神奇小子Nick Leeson一手弄垮百年老店霸菱,工具亦是簡單不過的期貨合約而已。大家常常有個錯覺以為複雜的事情便代表高風險,其實如果一個產品設計複雜,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即使願意放行,量亦不會做得很多。有陣子更會將大部份的帳面利潤,撥作儲備,數學模型出錯,一點也不稀奇,但很少會出現駭人的虧損。

(於2011年9月25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