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重組, 合情合理

同情大李生, 超人的每一個動作, 記者都會問是否撤資? 是否遷冊?   這一次的改組既沒有牽涉融資計劃、亦沒有賣掉資產, 只是李氏家族和信託持有資產和上市公司有些對調而已, 撤資一事應該不成立.  長和兩家上市公司改組之後, 業務更清晰, 有助股價, 地產與非地產分割, 亦利於日後地業務的融資.   局外人的我只是很奇怪為什麼拖了那麼多年才做這個動作.

多年前, 長江的副董事總經理葉德銓討論發債事宜,  Edmond市場給長江的評級未能反映公司的強勢資產表不以為然.  當年和黃投資電訊行業, 負債不輕, 加上行業前景不明朗, 長江的評級到拖累.  雖然會計上, 因為長江在和黃的控股量在50%以下, 長江選擇不將和黃業務合併在自己的資產, 但合併不合併, 市場在分析信貸風險時, 仍然是將長和兩家二合為一的.  今次的改組應該可以解決這問題.

組之後, 有說大李生間接減持地產, 這說法是成立的.  但我相信李超人對香港市場前景的看法是反映大部份香港地產大孖沙的觀感.   他們覺得香港地產市場是政策市, 特區政府未來的房屋政策對大發展商不會像過往般友善, 這是社會環境所趨, 不容易改變.   至於國內的機會, 坦白說,大部份香港地產商在大陸的運作都比不上在國內同業. 

香港的地產行業今天已經一資金遊戲, 地價高將財力弱的地產商摒諸門外, 資金能力往往比運作效率重要.  反觀, 大陸地產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暴利, 發展商都將資鏈拉得緊緊的, 拿地建樓賣樓, 每一個環節都是一環扣一環, 拉得很緊.  香港的地產商根本不習慣那麼高壓的發展模式. 

地產固然如此, 中國近年的經濟起飛亦都令到香港商人的財力漸漸被國內超越甚至趕上, 過往的國內商人很羨慕港商的融資能力, 今天不用說國企, 民企的“水源”都很充裕.

大李生在業務承方面肯定有他的想法, 很多年前, 長和系已經開始在海外收購一些擁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   回報不需要超級亮麗, 但業務的所在地法制一定要健全, 項目的營運權一定要有保證, 嘗不是反映了大李生的政治取態(還記得東方廣場嗎?).  

文章是在重組消息剛出台時醞釀的, 執筆時, 長江股價已經上升了不少, 看來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對重組的反應是正面的.  長和股價上升, 李氏家族的身家上升, 超越阿里巴巴的馬雲, 重奪全球華人首富之位.  李氏家族是否皇朝很難說, 但在可見將來仍然是一個很有錢很有錢的家族. 



(2015116日刊登於)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