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前海

前海深海合作區初出台時, 很多人擔心它會搶香港人的飯碗.  政治耳語, 前海最近風頭不再, 似乎在內地城市間的競爭中, 被上海自貿區趕上.  但是我最近接觸幾個項目都是中資證券行通過前海 引進外資, 香港金融業究竟如何在這中資投行愈來愈壯大的環境下自處呢?

投行的中介角色是作為資金和風險之間的通道, 令到有錢的可以找到項目, 項目可以找到錢. 這當中牽涉到風險分析、打包、定價、找尋和教育投資者.  在這渠道中佔的“瓣數”愈多, 本身的價值愈高.   目下的情況是中資投行在找項目時固然有先天優勢,  國內機構近年的財技水平亦愈來愈高, 很多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產品能力, 香港人餘下的角色只是接軌國際資本場, 找海外投資者.   
 
說到大陸同行進取, 我近期接觸數個前海項目, 都是將一些過往境外投資很難拿到的項目(例如軍工)組成專項基金, 然後再利用QFLP的形式在香港招募LP.  此外, 在房地產融資方面, 前海亦突破外資不能擁有抵押品的關卡 ,過往, 境外投資者要拿土地證作抵押是很困難.  舉例說, 香港上市的中國地產公司債券, 一般都是高級沒有抵押的(senior unsecured), 債權人排名是很高, 但手中並沒有抵押品的.  很多海外投資者對此感到很不舒服.  最近有些國內金融中介在前海成立一單項基金,  基金借錢給地產商的. 因為是國內單位, 可以擁有土地證作為抵押.   外資再以QFLP的形式進入基金.  基金是獨立為了這一個項目而成立的, 沒有其他投資, 基金的GP只是安排行的角色, 不會參與投資決定.

而海外的投資者必須是合資格的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 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  LP這概念源自傳統的私募基金, 出錢而不管理的人就是有限合伙人, 反過來說參與管理的人就是普通合伙人 (GP, General Partner).  一般來說, 機構投資者擁有香港證監會SFC發出的資產管理牌照, 俗稱9號牌, 便可申請QFLP.
除了QFLP, 過去的一年我看到很多中國的證券化項目來到香港推銷, 有些風險是頗低的, 例如是北京市政府的應付帳款, 但由於風險低, 所以息率亦定得比較低.  以北京市政府的風險為例, 大概打包出來利息不會超過5.  海外雖然處於全球經濟復甦環境, 但是跨國風險再加上流動性溢金, 5厘對很多客戶都沒有吸引力.  我估量證券化產品會愈來愈多, 終有一天它們提供的回報率會和海外投資者的胃口接軌. 

香港的金融業要自強不息, 必需要以攻為守.  像我上面提起的前海QFLP和證券化項目都是一些國內銀行負責設計, 再向境外推銷.  他們找我公司, 我們的角色亦只剩下找境外投資者這一環.   增值服務不高, 利潤自然有限.  我公司有打算前往前海設分公司, 直接在國內尋找項目, 在當地打包再拿到境外銷售.  中國的資本市場正面臨巨變, 香港人如何在這大變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至為關鍵.

 

(2015619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