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國教”風波

我每到一個城市, 都很喜歡看當地的報紙, 別人的角度往往給我很大的啟發.  習近平訪印度的前夕, 我剛巧在新德里, 看到當地的報章評論龍象之爭, 了解到印度人是怎樣看中國崛起的.  上週末去了台北一趟, 湊巧當地為了高中修課綱, 吵得很厲害. 

公事私誼造訪台灣也很多次了, 愈來愈喜歡這地方.   孩童時代, 台灣給我的印象是“姚蘇容+菠蘿+廉價旅行團+圓山大飯店”, 感覺上是低俗的.  近年, 台灣本土經濟雖然停滯不前, 我卻看到了一種平衡 政治上兩黨交替, 經濟上沒有了亢奮的增長, 大家反而多了空間給文化.  作為一個遊客, 台灣小店的服務和食品都很少令我失望. 我常常以一個城市的公共洗手間乾淨程度來評價這城市的文明, 台灣在所有我曾到訪過的中國人的城市中, 排名甚高. 有人說這是因為台灣受了日治的影響, 規律和整潔度上都比舊中國為佳, 這事牽涉民族大義, 不可輕說.  今年是抗戰七十週年, 有另類說法提出當年中國如果不實行抗戰, 反而降而納之, 來一個RTO, 像漢文化吞沒蒙古人和滿族一樣, 也許今天的中國會更加強大, 信焉!


這次台灣修高中課綱, 類似香港的國教問題,  因被指向大陸靠邊而受到台獨綠營和學生的攻擊. 下面是這次爭執的部份內容:-

舊課綱
新課綱
反對意見
國際競逐時期
漢人來台與國際競遂時期
大漢沙文主義
鄭氏統治
明鄭統治
將台灣劃入中國史脈絡, 強調明鄭>清>中華民國
日本統治
日本殖民統治
文字須用描述性語言, 避免主觀
接收台灣
光復台灣
文字須用描述性語言, 不做『價值判斷』或『歷史論斷』
大航海時代
漢人來台與大航海時代
大漢沙文主義
多元文化發展
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
文化不該有主從關係, 微調強化中華文化, 弱化其他文化
慰安婦
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
史觀用詞不統一, 若強調日治慰安婦全部被迫, 戰後『831』、軍中樂團也應該強調被迫

資料來源:   節錄724日《台灣聯合報》

香港的國教出了一個黃之鋒, 有人說這次台灣的修課綱爭拗是大選之前政客做秀.  我這輩的香港人政治立場也許不同, 但大部份是大中華“膠”, 對祖國有一種盲目的傾愛.  看到台灣人為了這些本土身份的問題爭到耳紅目赤, 難免覺得小題大做, 甚至有點離經背道.  然而, 正如大陸人覺得香港人的反國教是欺宗減祖.   誰對誰錯, 你懂嗎?


(2015730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