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運動大國只是一牌之隔
看到背負700萬香港人希望的運動選手因為失落金牌而淚洒運動場, 我相信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會有點心酸.
其實香港和世界運動強國,
只是一牌之隔, 這話怎說呢?
按常理, 地區出產運動選手一是靠國富, 利用國家資源栽培運動選手, 富裕國家自然佔盡優勢; 二是靠人多, 按或然率算, 國家人口愈多, 基因池愈大, 產生特出體能的選手機會自然愈多. 所以論排名,
除了單論總數之外, 更準確的算法應該加入人口和經濟能力來調平.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
以執筆時8月15日的獎牌數目算, 如果按人口排名, 榜首是格林納達, 人口僅是10萬出頭, 已經拿了一面銀牌. 接著十名以內的是巴哈馬、紐西蘭、斯洛文尼亞、牙買加、丹麥、巴林、匈牙利、亞美尼亞和克羅地亞. 香港如果以700萬人而獲得一面獎牌, 在207個參賽國家和地區中的排名會是第54位, 與台灣及南非等看齊. 美國人口3.2億, 執筆時, 獎牌數目是84, 即是每一百萬人得0.26面獎牌, 排名54. 中國的相對排名是65, 比台灣低一位!
如果我們將獎牌數目按一仟億美元(下同)的GDP來做單位算, 窮國格林納達同樣厲害, GDP不足1.44億美元, 拿獎牌數目相等每仟億元71面. 排第二名的是牙買加, 獎牌數目是20面. 跟著排下去的是北韓、亞美尼亞、喬治亞、菲濟、巴哈馬、斯洛雲尼亞、古巴和新西蘭. 香港如果獲得一面獎牌的話, 按香港特區的國民生產總值3仟億元算, 大約算起來是每仟億GDP出產0.33面獎牌, 排名會是60位左右, 跟葡萄牙和泰國很接近. 美國GDP達179仟億, 產生獎牌數目是每仟億0.47面, 排名43. 中國排名是70.
中國已經富起來,
擺脫了那種窮國拿獎牌的冗奮, 在今次的獎牌爭奪戰中,
有得有失, 在一些傳統的強項例如體操已難獨領風騷. 但反過來,
卻打入了一些過往由歐美雄踞的項目, 例如田徑和游泳.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擺脫用金牌來反映國力是成熟的表現(雖然用金牌數量來角力仍然比用飛彈數量有益世道得多!)
國家隊還有一件事情令我頗欣慰的, 就是今屆中國游泳的運動明星,不是甚麼苦盡甘來的國手,而是用了“洪荒之力”僅僅拿到背泳銅牌的傅園慧,她的率性天真大受傳媒追捧,一下至成了國內的網紅, 視頻訪問觀眾過千萬.
(於2016年8月18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