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歸故里與陸資趕科場


再有券商被陸資高價收購, 我的公司是香港證監會1,4,6,9的持牌者, 這一兩年有不少大陸金主敲門問津, 我通常都會問他們想做什麼生意?  互聯網金融火熱時, 有些網商想拿牌照建陸港股票一線通, 主要是針對散戶; 有金主本身是金融背景的, 對資產管理平台感興趣, 目標是發產品給國內高端客戶; 亦有民企老闆手上生意做得大, 想安排一個平台服務自己的子公司, 方便上市和融資, 最近更有大陸券商垂青我們的發債能力, 煞是各適其適. 

傳統上, 收購金融平台主要目的不離:-
1.        加強銷售網絡;
2.        拓展產品開發能力;
3.        找尋併購和投資機會.

但這些道理對目前中資機構可能不大適用.  論銷售網絡, 近年國內流動性強, 只要有關係, 融資是輕鬆平常事.  試看近年的IPO, 很多的認購方都是內地錢.  論產品開人才, 近年中國出口大量留學生, “海龜”供應源源不絕, 有些甚至在倫敦或紐約鍍過金, 所以香港人已經很難說在產品開發能力方面有獨家的優勢.  至於說找項目, 只要你有錢, 大投行的哈佛畢業生還不是繞在你身邊替你拿公事包嗎?  所以大陸資金牛是有道理的.  還好, 近期大陸錢出境困難重重, 在海外融資的需要頓然而生, 香港提供的集資能力又重新被重視. 

做那行, 厭那行. 從香港人的角度看, 本地傳統的股票生意; 經紀生意也好、上市業務也好, 市場已經很飽和.  今天經紀業務佣金超低, 靠的是借錢給客戶做margin, 但這生意需要水頭充足; 至於找項目上市, 競爭兩端被壓, 大的項目鬥不過有balance sheet的中資大行, 細的面對雨後春筍般的三四人boutique, 收費特廉.

大陸資金買香港金融牌照時出的價錢那麼牛, 主要是他們堅信牌照有價.  這段時間, 我在大陸的社交財經網站在找“證券投資咨詢”牌照, 這牌照主要是為客戶提供薦股服務, 跟分析報告一樣, 過往是券商免費提供的服務之一.  這牌照2014年中證監已經沒有再發, 互聯網金融興起, 網商一下子都在找這牌照, 以便可以名正言順收客戶費用, 牌照在幾年間從五百萬(人民幣。下同)彈升至七、八千萬.  大陸的金融牌照目下價錢下下以億計, 香港的幾千萬, 碎錢而已.  所以牌照有價但business plan欠奉的情況仍然會繼續下去. 

(2017316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