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Fulfillment
Terry是台灣最大電子書商博客來(books.com.tw)的始創人, 公司發展中期因為資金短缺, 引入台灣龍頭食品公司統一集團作為大股東. 統一集團在台灣擁有五仟多家7-11店, 這客觀條件造就了客戶上午上班下單黃昏下班到7-11提貨這體驗, 令博客來銷情大增. 博客來現在已經是一全方位的電商, 網上出售很多生活用品和服裝, 不再單單只是書籍. Terry那陣子希望可以將部份的股份套現, 曾經找過我公司幫忙. 因為這案子, 我更加明白配貨(fulfillment)的重要.
做電子商務, 大家看到的是電子店的店面, 其實物流亦是成敗關鍵之一. 你有更好的貨品或是更明麗的櫥窗, 但是如果客戶買了貨品之後, 取貨出現問題, 便不再會光顧了.
最近中國第一大電商阿里巴巴和中國第一大物流公司順豐決裂, 互相斥責對方侵佔顧客數據, 利之所在, 雙方劍拔弩張. 今天, 全球的互聯網生意已經發展到生意賺不賺錢不重要, 重要的是將海量的客戶數據據為己有, 至於拿到這些數據之後怎用, 可以再慢慢部儲.
我平常很少買商管的書, 早前因為飛機誤點, 所以在機場書店買了一本《螞蟻金服》消閒, 作者是前《財經》雜誌的記者由曦. 這些有官方支持的“內幕報導”, 免不了有很多溢美之語. “螞蟻金服”, 全名是螞蟻金融服務集團, 成立於2014年10月, 旗下擁有“支付寶” 、“餘額寶” 、“螞蟻小貸”及網商銀行等業務, 市場傳聞估值達人民幣5,000億元. 公司最值錢的資產自然是經營有年的“支付寶”. 2013年“螞蟻金服”利用“支付寶”客戶貯積的資金, 開發了“餘額寶”這產品. 湊巧碰上銀行錢根短缺, “餘額寶”高息吸客, 一炮而紅. 自始之後, 東施效顰的“寶寶”產品充斥市場. 阿里決定將金融資產整合, 建立“螞蟻金服”的概念, 亦在這時候成型. “螞蟻金服”集團後來收購了開發“餘額寶”的天弘資產管理公司.
《螞蟻金服》這本書描述了很多阿里集團內的人事變動和管理文化, 但有兩個坊間很關注的問題都沒有直接解答. 一就是阿里把“支付寶”從阿里中分拆出來, 藉口是阿里股東包括美國的Yahoo和日本的Softbank是外資, 第三方支付如果有外國人參與, 中國監管方面會有意見. 外資股東眼白白看著肥肉被拿走, 當然起哄. 經過多番洽商後, Yahoo和Softbank終於肯退出, 但事後有很多案例證明第三分支付仍然可以通過VIE的架構容許外國股東持股.
第二個問題是“餘額寶”發行那麼高息的貨幣市場產品, 它的流動性卻遠優於一般貨幣基金, 可以當日提存, 流動性比美金都更好. 但這運作的流動性風險, “餘額寶”又是如何控制呢? 假如有一天所有“餘額寶”的客戶都要提錢, 阿里方面又是否有那麼多資金去支持呢? 阿里和監管機構似乎對這一點都沒有很明確的解釋.
在商界, 成功就是英雄, 很多問題千舟已過萬重山之後, 再也不是問題.
(於2017年6月9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