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廚餘

廚餘是近日城中的熱門話題, 特首領導的香港官員在橫濱參加APEC年會之餘, 也趁機參觀當地的廚餘處理技術.

11月底舉行的<香港社企高峰會>, 我有份參與審閱參選的商業計劃書, 當中有關廚餘再造的也寫得不錯.

香港現在每天堆填近1萬公噸的廢料, 當中三成是食物渣滓, 3,000噸的廚餘, 體積相等於120部雙層巴士. 按政府現時處理每噸廢物成本800港元計算,單日的廚餘便要耗費高達240萬港元, 香港的廚餘, 三分之二來自家居, 三分之一則來自工商業. 跟所有回收工程一樣, 收集廚餘的方法和效率直接影響再造的成本. 未經處理的廚餘含水量高, 焚化很花能源.

祖國經濟未起步時, 街上很少垃圾, 因為勞動力的機會成本低, 在街頭拾荒也是謀生之道. 經濟起飛之後, 這舊調不彈已久. 尤其是在大城市, 反之富起來的中國, 交際應酬吃的飲的都是場面. 早幾年我在內地跑生意, 杯酒交錯, 酒酣耳熟之後, 乍看一下桌上吃剩的山珍海味, 價值輕易是以千元計! 當然以廚餘的角度看, 這些食物的熱能和蛋白質, 跟雞蛋和豆腐是沒有分別.

其實, 與其花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 在下游處理我們奢華生活帶來的後遺症, 不如調節我們上游的生活方式, 穿衣服少換幾個季、吃得簡單一點、 開汽車馬力小一點.

接觸廚餘也令我聯想到人生的其他浪費. 禪學大師南懷瑾在浙江太湖之濱開辦了一所寄宿學校, 不少內地富豪爭先恐後安排孩子入讀, 貪圖的就是學校要求學生自己照顧自身的起居飲食, 例如飯後要自己收拾碗筷. 我很多朋友, 事業做得很成功, 給下一代的照顧遠超於充裕, 到頭來卻擔心這些含壠銀匙出生、萬千寵愛集一身的小朋友, 最終連熨衣服或弄個蛋炒飯也不懂. 如果父母的事業是沒有那麼成功, 家裏負擔不起傭人, 這些問題就不會存在.

當然, 供應派的經濟學者會認為消費促進經濟活動, 有助社會發展, 難道叫中國不推動汽車工業? 不建發電廠嗎? 我覺得這不單純是一個經濟的議題, 而是人生態度的選擇.

容我們謙虛, 鼓吹環保不是說人定勝天, 人類的終點, 誰曉得? 有朝磒石要撞向地球, 卑微的人類又可以做點什麼呢?

(於2010年11月15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