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書畫新徑

我曾經有段時間收集過一點明式家具,後來還是決定上博物院觀賞算了.近年也多看了中國字畫,奈何膺品太多,荷包太乾,收藏家的夢,很早便醒了。

中國書畫拍賣進入億元時代,不過是近年的事,金融海嘯前,當代畫家如曾梵志等,備受海外收藏家追捧,價錢也炒得火熱。近一兩年,收藏家興趣偏向於古畫和近代畫家,如張大千、傅抱石等。2009和2010年迄今,拍賣價榜首的作品分別是吳彬(明)的《十八應真圖卷》–1.69億元(人民幣。下同)和黃庭堅(北宋)的《砥柱銘卷》–4.36億元(連佣金)。

美元疲弱,利息低企,引發全球資產升值,再加上通脹預期,中長線藝術品的價錢還是看俏的.內地近年冒出很多新的投資藝術品金融工具,其中包括藝術品信託計劃,文化產權交易,藝術品基金和藝術銀行。

內地銀行近年多次推出信託計劃,為收購藝術品融資,民生銀行是這方面的先驅,2007年推出《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最低投資金額為50萬元,兩年期,年息率是12.75%,總發行量是6,000萬元, 抵押品是中國近現代水墨作品10件和當代油畫6件,市場反應甚佳, 今年1月再推類似計劃。去年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也相繼發展類似基金。這些信託計劃基本上是貸款, 投資人享受固定收益而不是藝術品的升值。

產權交易就是將一件藝術品或一個作家的系列變作資產包,然後以權益分柝的形式在交易所上市和公開買賣。中國的主要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 天津和成都等都設有這類的文化產權交易所.著名的例子是徐悲鴻的一幅《五駿圖》被拆分為3,000萬股,以每股一元的面額在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掛牌公開買賣。

另一種投資藝術品的金融工具就是基金,藝術品基金在海外已有很多年歷史。早期較著名是英國鐡路養老基金,它是國際上第一隻藝術基金,成立於1974年,以基金資產的3%(相當於4,000萬英磅) 投資在藝術品上,投資周期25年,蘇富比〝免費〞作顧問,條件是買賣要通過蘇富比進行。1988年開始進入出售期,1999年全數售出,最終年化收益率是13.1%。基金走重分散風險,選購的藝術品除了熱門的印象派作品之外,還包括古代印刷品、大洋洲和非洲的土工藝品、中國的瓷器和字畫。基金回報雖然不是特別出色,然而運作嚴謹,控制風險得宜,是近代藝術基金的奠基者。

成功的藝術品基金和其他基金一樣,平台和配套很重要,當中包括託管,保險和定期估值,藝術品流通性低,估值是一個很大問題,其中一個方法是參考藝術品指數,國際比較具地位的藝術品相關價格指數包括Mei Moses Fine Art Index、Artprice Index、Skate’s Art Stocks Index 等等。

上面種種都是投資藝術品的門徑,近年隨着市場發展,亦出現一些中介機構,像藝術銀行(Art Bank),他們的經營目標一方面通過收購作品來支持年輕藝術家,另方面將這些作品租借給機構供擺設之用,加拿大和澳洲政府都有設有類似的藝術銀行,也有一些私人經營商業味比較重一點的中介行, 例如香港謝宏中先生創立的抱趣堂和北京世紀墻文化藝術中心。

藝術品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投資只是其中一個介面,投資有異於欣賞,前者重利, 要審時度勢, 後者倒可從心所欲。

(於2010年11月29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