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佔中、國教、中國文化的基因

佔中最終都會過去、振英政府都會過去、即使是習班子亦會過去.  中華民族能否振興卻是一個長遠的問題, 這關乎我們文化的基因. 

內地網上流傳一篇解放軍空軍上將劉亞洲批評中華文化的講話.  劉亞洲(1952- ), 中共中央委員, 妻子李小林為前國家主席李先念之女,  言論出位, 被視為是太子黨中的開明派.  劉形容自己為中國文化的繼承者,也是中華文化的批判者。他說 :『過去,我首先是它繼承者,其次才是它的批判者。現在,我首先是它的批判者,然後才是它的繼承者。』

『西方的歷史是 一部改惡從善的歷史。中國的歷史則是一部改善從惡的歷史。古代西方什麼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國什麼都不禁,獨獨禁本能。』

我認為中國幾千年來沒有產生過思想 .....孔子能算思想家嗎?.....他的作品從未為中國人內心提供一個可以對抗世俗權力的價值體系,提供的是一切圍繞權力轉.....儒學如果是哲學的話,則是官場化社會的哲學。從這個意義上說,儒學對中國人是有罪的。中國不可能有思想家,只有謀略家。』

佔領運動之後,為了收復年青人的民心,相信港府會大做青年工作,包括扶貧等福利政策會陸續出臺。 問題是: 反政府的大部份都是家庭環境不錯的,政治的問題是否可以用經濟方法解決,難說 !

 
另外就是推國教,國教要推,但是教什麼呢?  愛黨短期應該沒有市場,愛國又是愛一個怎樣的國家?  要教歷史又是教怎樣的歷史?   最近看了張戎著《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太后》, 頗有一些感觸。


張戎不是歷史學家,她的作品,《鴻: 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和《毛澤東: 鮮為人知的故事》可能比《慈禧》更為人熟悉,三本書我都有,《鴻》我看不下去;《毛澤東》沒有什麼驚喜。 《慈禧》的論史角度雖然算不上是絕對創新,但作者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評價中國歷史上最具權力的女人, 是有其特色的.  張戎筆下的慈禧:愛笑,有量度,明白西方文明的優越, 這般的慈禧和我輩求學時期唸中史和看清宮怨電視劇裏的有很大分別。
 

.....她在內外患、危機四起、非常困難的狀況下,不僅保全了中國,而且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把一個中世紀的國家帶入現代.....在這個傳統上女性特別受歧視的國度裡, 慈禧廢除纏足,首倡婦女解放.....開啟了人民參政之路,她一生的最後之舉君主立憲、國會選舉足見她的勇氣和遠見.....慈禧是巨人,但不是聖人。 她試圖利用義和團抵抗入侵者,結果導致義和團的大規模暴行。

 
可是,過去的一百年對慈禧不公平。 從史書到一般人,不是罵她是邪惡暴君,就是眨她無用無能要不就兩者都是。她是個女人。 她只能用兒子的名義去統治,結果自己的真實角色不為人知。 人們不知情,謠言便滿天飛,謊言被編造出來,很能蒙蔽人..... 慈禧死後控制中國的政治力量也抺黑她,抺殺她的成就,以便宣稱是他們把國家從慈禧留下的爛攤子中解救出來。

 
大學年代看高陽的晚清小說,引發我對近代史的興趣,開始對慈禧有比較中立的看法,張戎沒有高陽般的引經據典,對古文根底的我,比較容易看。轉瞬數十年,高陽之後我看了余英時、唐德剛、黃仁宇和近年中山大學教授的袁偉時,  到了今天,我懂的還是很少,但比較能從不同角度去看事情,也更加深我對中國人缺乏求真精神的恨鐵不成鋼。

 不要怪政權, 不要怪主義, 我們要撫心自問; 是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出了問題嗎?

 

後記:-   本篇是《圓方集》2014年的年終篇, 今年香港政局紛亂, 峰迴路轉, 我倒覺得這帶給大家一個自我反省的好機會.

 

(20141229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