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 風險 = 不知所云

坊間經常提及道德風險, 做了半輩子的金融業, 本來應該是見山復是山, 見水復是水, 然而我對道德風險這回事, 感覺仍是很迷惘.

道德應該是絕對的, 但是經濟活動裏面的道德標準, 有陣子卻像時裝一樣跟潮流. 十年前亞洲金融風暴, 以美國勢力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會(簡稱”國基會”), 由於手執救市資金, 在蒙難的亞洲諸中小龍國家中(南韓、菲律賓、印尼、泰國等), 以君臨的態度指劃各國改革, 當期時的聖經是 : 反貪污、開放市場和紧缩政府開支. (馬來西亞政府堅守閉關政策, 事後倒是受創比較輕的一個國家).

風暴最先是由泰銖貶值引發, 漫延至東南亞諸國, 印尼為拯救國內經濟危機, 最終接受國基會的貸款, 附帶條件是開放市場及採取保守貨幣政策. 有一張當時廣為流傳的相片是國基會的總裁金達素 (Michel Camdessus) 和印尼總統蘇哈圖的合照, 蘇哈圖代表國家坐在桌前簽字,金達斯繞著手, 站在蘇哈圖的背後, 用監督者的眼光俯視蘇哈圖在文件上簽字. 圖片見報後, 很多印尼人都覺得丟臉, 具往矣.

經濟上是沒有亦不應該有道德高位. 任何一種經濟理論都有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 格林斯潘的低息政策如是, 美國過往的自由主義亦如是. 目下各個國家政府強勢入市. 早就將自由經濟拋諸腦後, 與共產黨過往的計劃經濟不分軒輊.

且讓凱撒的歸凱撒, 上帝的歸上帝. 市場的使命是有效率和公平地分配資源, 道德的責任是替弱勢社群建一個保護網. 止此而已, 太多的感情、太多的越俎代笣, 於世道無益,



(於2008年11月5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