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該如何教中史
港獨原先只是一假命題, 現在變得有點弄假成真. 不少人提出如果要解決港獨,年青一代必需多唸中國歷史. 香港中學不知從何時開始,
中史已經變了可讀可不讀的選修科.
我唸中學會考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 那時候中史在我的學校是必修科, 我性不喜背誦, 所以枯燥無味的中史對我來說是負累. 今天, 我記得國史老師說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貴妃之乳為祿山之爪所傷”. 想不到很多年之後, 看歷史書成為了我一個主要的消閒活動.
當年香港殖民地教育官員制訂的中史課程, 非常苦澀和枯燥, 寫朝代的興亡都是重覆又重覆, 人物亦非常表面化, 完全沒有啟發性. 今天如果我來訂中史課程,
有幾件事情必須修正:-
1.
加入地理座標. 今天大陸已經開放, 年青人有很多機會往國內旅行, 在我那個年代, 讀中史是完全沒有地理概念的, 因為連深圳河都未有機會跨過,大江南北只是想像, 覺得上海人已經是北佬. 很多年之後, 踏足蘇杭才明白什麼是江南春色. 今天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已經可以走遍書本上的中國歷史名勝 – 萬里長城、絲綢之路、不同朝代的古都, 都可以輕易踏足的;
2.
除了空間之外, 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座標就是時間. 中國三仟年的歷史如果像一幅流水布般道出來, 而不明白世界其他地方在同一時間發生什麼事情, 看歷史便欠了一種縱度. 宋代是中國文化的高峰, 到了晚清卻淪為被列強蹂躪, 明清兩代的閉關政策令中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西方這時候做什麼? 法國大革命時, 中國又是在做什麼的? 工業革命時, 中國又是在做什麼的? 歐洲新教興起時, 中國又是在做什麼的? 這些時間座標有助學生們理解歷史的真相;
3.
最後, 我認為歷史不是用來唸的, 歷史是用來辯論, 但這是所有統治者 - 由當年的殖民地政府到今天的共產黨
- 最害怕的.
因為對歷史的辯論, 一方面固可以令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批判歷史事件和有關人物, 很自然這便會挑戰統治者希望我們相信的一統和單純的政治正確思想. 年青人如果持批判的角度去看一些我們國家的真實歷史, 對偉大祖國的感覺不一定是當權者願意看到的, 但一個自我批判能力卻是每一個偉大民族必須俱備的.
(於2016年9月29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