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五千年的東西方實力比較


美國禁止晶片外銷中興通訊,揭起坊間對東西方誰立宰這世界的討論 , 重溫一本 名為“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的書. 作者Ian Morris美国史丹福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他根據人類一萬五千年的大歷史,探討西方為什麼會領先東方?该書多次獲奨,  是《新闻周刊》、《外交政策》、《外交》、《纽约时报》等年度荐書,被翻譯成13種语言.

書中談及的西方並不单指是今天我們認識的西歐和美國, 而是包括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埃及、波斯、羅馬帝國、 鄂圖曼帝國和伊斯蘭. 

為了比較, 作者用四個標準量度社會發展程度:  (1)能量的取用; (2)城市化規模; (3)資訊處理; (4)戰爭力. 作者把2000年社會發展的最高分數定位1000, 每個標準250分。 早期, 西方一直長時間領先東方, 第一次黃金交叉是公元541, 唐宋盛世開啟前夕碰上天主教受伊斯蘭衝擊, 東方之後領先西方近一千二百年, 領先局面在1773年結束..

按書中算法, 羅馬帝國在公元一世紀發展指數達到43分,北宋在十一世紀也達到43分的水準,在宋朝和羅馬帝國, 東西方首次出現過百萬人口的城市.   兩個核心最終都是因為外敵入侵中斷發展: 宋亡於蒙古,  西羅馬亡於北方的蠻族.  受制於發展抑賴人力,  43分是東西方發展指數的長時間上限,  世界到了19世紀後現新能源後, 才首次超越 50, 發展指數之後便急劇上升. (見附图). 





書中提出突破性的觀點是:  作者反對用人種論、文化論、個人製造歷史論(英雄或狗熊論)…來解釋東西方發展差異.  他提出地理才是發展差異的主因,  舉的例子包括: 人類的農業公元九千前誕生在美索不達米亞, 是因為當地土地肥沃, 得天獨厚, 中國的華北的農業生產整整慢了二千年; 西方文明早期濫觴於地中海, 是因為交通方便, 中國雖然有黃河、長江和後期的運河, 但規模和便利度都比不上地中海; 1689, 中國和俄國兩國為了解決邊界問題和減低遊牧民族的滋擾, 簽下《尼布楚條約》, 將中俄邊境明確鎖定, 自此之後, 蒙古草原上一個重要的運輸和交通路線便斷了, 加上禁了海運, 中國的國勢便開始下滑.

相比起很多西方作者,  Morris的立場較親中, 書中花了大量的筆墨介紹中國不同時期的思想家, 包括戰國诸子百家、宋明理學至清代考據學, 難怪中譯本獲得不少兩岸三地政界和學術界的推薦.




(2018528日刊登於蘋果日)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