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郭鶴年自傳》,談愛國



近日看了郭鶴年的自傳, 我一般對富豪的自傳興趣不大, 因為如果發達可以從閱讀別人的生平而達標, 我早已是億萬富翁. 
我很多年前看過李光耀的自傳,李光耀和郭鶴年是同庚, 兩人一在政一在商都是響噹噹的世界級人物. 成功人士都有戰勝逆境的能力.  我在讀他們自傳時, 更關注的是他們在日治時期的生活.  很奇怪,兩人雖然痛斥日本人管治手法殘暴, 但卻不約而同地指出其效率比英國人高很多.  兩人其實都在日治時期混得不錯, 李光耀主動學習日文作翻譯謀生, 郭鶴年和一些日本人建立深交, 戰後他的第一桶金亦是由購入日本人手中的資源而來的.   對兩人在淪陷期間的行止, 我是沒有任何道德批判的, 我永遠覺得老百姓的幸福, 永遠比虛無縹緲的愛國主義重要. 

問李光耀愛不愛國?  我相信百份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會說他非常愛國, 不然又怎能當國父呢?  但有沒有人想深一層, 他愛的國是什麼國家呢?  1965, 新加坡宣佈獨立, 李光耀42; 李氏32歲時, 他愛的是什麼國? 22歲時 ? 12歲時?

新加坡的誕生是因為新加坡和馬來亞聯邦決裂, 沒有這決裂, 便沒有新加坡, 更沒有這國父.  李光耀成長的期間, 新加坡是英國的海峽殖民地(和檳城一樣).   如果李光耀從小便愛國, 他愛的應該是馬來亞, 甚至是大英帝國.  甚至是有血緣關係的中國(廣東梅州大埔縣的李光耀祖紀念堂, 但李光耀和他的子孫都從未踏足).  李光耀之愛新加坡, 其實和曾灶財愛九龍城一樣, 是愛他們一手創造的東西.  

近日在香港, 特首以下, 每一個人都輕言愛國, 其實愛國這概念是非常複雜的, 不是單憑義和團水平的智商便能解讀.  


客觀地看, 國家永遠是一matter of convenience.  歷史上, 國家的誕生往往是權力轉移的結果, 而不是道德感召的產品.  團結絕對是力量, 是愛國最的理由.  但在人性的層面, 愛國絕對是以眾欺寡, 港獨不現實兼不得人心.  大眾擔心小數人的想法會損害大眾的利益, 所以要捧打之.  但這是利害與道德無關.

郭鶴年是愛中國的 問我愛國與否?  我當然愛國, 我酷愛南北小點、迷戀明式傢俱、讀閒書七成中文…..更重要是到北海道旅行在新千歲機場聽到普通話廣播, 我感到與有榮焉!   但我不會用道德棒子去攻擊人家不愛國. 特區政府引用社團條例, 重手打擊既無民望復無影嚮力的民族黨, 手段卑劣.

(2018723日刊登於蘋果日)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