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贏在不懂



富途證券在美國納斯克以預托證券形式上市, 市盈率超過一百倍, 絕對冠絕香港同儕. 成功可能是言之過早,  畢竟需要將業務做實, 前面還有很多挑戰, 我因為投資內地財經網站,  富途算是半個同行半個競爭對手, 所以一直很留意它的發展.  估值13億美元, 創始人李華和騰訊等的三個機構股東, 應該算是舒一口氣,  當然禁售期後的股價表現, 尚待觀察.

富途成立於2012, 是香港註冊的券商, 擁有1 2 45 9號牌照, 主要從事證券買賣業務.  富途和騰訊淵源深遠, 創始人李華是騰訊的前員工, 2000年加入騰訊, 是第18號員工, 富途的第一桶生意也是替的騰訊員工手上的騰訊股票做交易,  因為騰訊是香港股王, 所以交易金額也算可觀.

上市前夕, 李華接受一些內地傳媒訪問, 大吐當年融資的苦水, 我亦感同身受.  事實上, 創始人的堅毅是所有初創企業成功的首要因素. 李華在訪問中透露, 當初商業模式不被投資人看好,  即使是老闆馬化騰都有保留, 最後是他拿出在騰訊打工見賺得的所有積蓄出來創業, 才說服投資者. 富途過往三次融資,  都是靠原投資人支持, 看得出生意並未廣受外人看好. 畢竟在香港買賣股票, 佣金低,  散戶數量有限.

我覺得李華的創業經驗可以給創業者和投資者一些啟發. 李華不是金融人出身, 他看到香港傳統券商銷售手法落後, 覺得有空間發展, 憑著這信念, 一路走過來. 李華的成功就是他不懂也不知道前路兇險 .

富途開業初期一個令香港業界側目的手段是不用親身面談開戶, 聞說當時也惹來一些同業不滿, 向證監投訴.  我和不同類型的金融公司打交道多年, 常常經歷這樣的例子:  因為機構本身是持牌公司, 生意亦已上了軌道, 不會輕易犯險 , 反而初生之犢沒有包袱, 倒殺出一條血路.

香港的金融科技, 發展到今天, 很多主導權都回到大機構和舊的持份者手中, 敦好敦壞, 很難說. 就以今次發行虛擬銀行牌照為例, 入圍者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是已經在香港從事金融業務多年的大銀行; 二是一些有大陸互聯網公司背景的團隊, 兩者都有雄厚的行業知識和社會關係;最後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金融科技公司. 三者之中, 資源、網絡和行業知識都以他們最弱.

然而, 對很多大的金融機構來說, 虛擬銀行只是另一個產品線, 參預既是俾面派對” , 亦是風險對沖, 萬一這市場真的跑出, 自己不致上不了車.  至於第二類大陸互聯網公司, 他們的股票那麼值錢, 而根據內地的經驗, 牌照永遠有價, 花一點小錢買一個牌照,  總是化算的.  對這兩類機構來說, 參加香港虛擬銀行, 不涉生死存亡. 但是, 創業就是要那種破斧沉舟背城借一的精神.



(2019318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