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死




那天, 中環堵車堵得很厲害, 司機大佬說是因為Uber司機在中環溜連等客所致.  之前新聞報導香港有的士車主原本計畫和Uber合作, 後來因為同業的壓力而臨門退卻. 

Uber是共享經濟的先鋒, 目標是將多餘的車輛和人力釋放出來, 為消費者提供更便宜更方便的選擇.  原意是這些司機都是業餘的, 省卻職業司機所需付的牌照和保險, 這不多不少是有點走法律罅, 但亦因此製造了商機.  其實不單只是Uber, 很多其他共享商業模式慢慢都變了共享是假, 去中介省錢是真. 

近期最大的共享經濟泡沫, 應該算是大陸的共享單車.  中國兩大主要的共享單車經營商摩拜和ofo, 去年年底都出現劇變.   摩拜最終被美團收購, ofo原來計劃和摩拜合併, 但後來因為大股東阿里巴巴拒絕和騰訊支持的摩拜合作而取消.  201811, 摩拜被美團收購, ofo下半年已遇上了財困, 有些人擔心用戶會連按金也不保. 

共享單車在中國大陸的擴張採取“車海戰術”,大量投放單車,大量侵佔行人道等公共空間,導致行人找不路走。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也給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不便甚至威脅。由於投放量過大和報廢車輛處理欠佳,共享單車在中國大陸多個城市推廣都受阻。

2014年,北京大學博士生戴威與他的四位同學聯手創立ofoofo的名稱來自騎手騎自行車時的形狀。   ofo最初只在大學校園裡提供小範圍的短途服務,不允許使用者將車騎出校園。 

201611月,ofo開始將業務擴展到大陸其中城市範圍。 20172月在新加坡建立第一個海外據點,高峰期, ofo投放的共享單車超過1,000萬輛,入駐全世界21個國家的250多個城市,擁有逾2億用戶。  我剛從獅城出差回來, 親身目睹另一次黃禍(ofo的車是黃色的). 

 摩拜也好、ofo也好, 他們的營利模式都面對很多挑戰.   起步時, 大家都是利用訂金帶來的現金流來推廣業務, 但缺乏一個長遠的盈利模式.    ofo今年年初解散了海外部門, 國內的業務仍在掙紮, 生死未卜.

(2019322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