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修例的戰場在民意不在立法會
特區政府倡議修改「逃犯引渡條例」, 民主派在立法會拉布, 演變成和建制派肢體碰撞. 議事廳淪為摔跤場, 政府表遺憾, 不少市民認為有失體統, 我倒覺得問題不大, 都是仿效中國最民主的省份一台灣的議員,「做秀」而已, 尊貴的代議士們 , 再見亦是朋友. 反而策畧上, 民主派應該見好即收.
逃犯修例是兩個政府的錯判. 特區政府想借完全沒有懸念的陳同佳的案收緊引導條例, 背後我估計是有北京的支持. 雖然後來建制派傳消息, 北京不是發起人, 中聯辦亦沒有「吹雞」, 但我有理由相信北京是在看到民間強力反彈後, 為自己製造空間, 林鄭這次是食了「死猫」. 最失敗的是公開說: 逃犯條例的原意不是針對大陸, 被民主派指責她「講大話」. 林鄭既低估了民意的反彈, 亦沒有認清商界的顧慮, 和建制商量後剔走9條, 更顯突冗.
陳同佳案固然是令人憤慨, 但偉大如特區政府, 我亦相信不會因為一個家庭的不幸而付出引來十多萬人上街的代價.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出來說: 我們應該從受害人家屬的角度想, 為什麼討個公平那麼難! 台詞肯定是助手寫的, 李局長讀來目無表情, 完全不配合內容, 是敗筆! 政府原先以為陳同佳案是好牌一張, 結果成了亂局.
另一邊廂, 逃犯條例為民主派來天賜良機, 但大家應該警惕自己的成功, 很多時是源自對方的錯着. 香港市民基本是保守的中產, 這次運動把淺藍也拉進反對派陣營, 是很難得的. 反而一向激進的年青人, 因為跟大陸打交道的機會尚少, 沒有切膚之痛, 上街並不踴躍.
真正的戰場不在立法會, 而是在民意. 如果我們借用雨傘運動的經驗, 用一種行禮如儀的方式繼續抗爭下去, 很客易三鼓而竭, 給市民印象是一場鬧劇, 對民主派未來的選情不一定是好事.
(於2019年5月20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留言
發佈留言